小说177 > 历史军事 > 大秦之最强败家子 > 章节目录 第30章 黄金!
    “我明白你们的难处,但你们也要明白我的苦处。大军前进一天就要消耗一千两银子之巨。”

    胡亥这是拐着弯的提醒县令。

    “如果世子大人不嫌弃,便可以去我县少住几日,见到我县民生之艰难。”

    胡亥正是显得无聊的时候,而且现在行军并不是那么着急。

    根据前线发来的战报,如今的匈奴也在修整。

    就算现在有胡亥等人率先到了,也不过是迷失在大漠之中。

    只有等匈奴发起最后决战之时,才能一举将其歼灭。

    “那好,大将军要不让军队在此整顿几日?”

    胡亥问蒙恬的意思,因为毕竟秦军的领导权还是在蒙恬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命秦琼摔五万大军先行一步去往上郡,驻扎坚守。其他修整几日,从北地郡前往陇西郡。”

    其实计划都在蒙恬和诸葛亮的掌握之中,修整几日也没有什么要紧。

    胡亥终于如愿以偿,前往义渠县。

    “宿主,亮以为此次前往义渠县,当以金矿为要务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在单独和胡亥说话的时候,都称它为宿主。

    “诸葛先生也知道了我的计划?”

    “宿主无非是想以金矿为源,然后逐步开采,获得大量的钱财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看着胡亥,大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堂堂秦始皇世子,居然奠基着国家之金矿,可谓是亘古未有啊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相视而笑。

    蒙恬正在县城之外操练兵马,胡亥和诸葛亮便走向了县城之中。

    义渠县果然像县令所说一样,百姓面如菜色,饿死者众多。

    “诸葛先生以为这样的情景,是一个大一统王朝所有拥有的吗?”

    胡亥出生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,从小便不知道贫寒艰难是什么的感受。

    而此刻县城里施鸿遍野,居然有人啃着树皮,吃着观音土。

    看来封建王朝吃人是真的。

    “此处乃是大秦金矿所在,官府常常雇佣百姓采矿,从中百姓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。这是大秦律法所言明的。但我想此处的官服必然是层层苛扣?”

    诸葛亮分析道,其实他心里也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,虽然自己生活的年代也是战争不断,黎民百姓饱受战争之苦。

    “既然凭白无故让蛀虫得到,还不如让我来接管此处金矿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牵涉利益众多,还是先向秦始皇奏明此事,以名不正言不顺。”

    于是,胡亥派遣信使快马加鞭前往朝廷汇报此事。

    而他们还是继续向着金矿的位置前进。

    “公子行行好,就收了我的女儿吧。”

    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她的女儿,跪在了他们的面前。

    她女儿头上插着一根草,意思便是要卖出女儿。

    “先生给他一两银子吧。”

    胡亥心生怜悯,虽然很同情他们的处境,但如果给他们钱过多,也会惹来杀身之祸。

    “哼,拯救黎民百姓,也不会因为给她们几个银子就能解决的。”

    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,突然说道。

    要不是他突然说话,胡亥都不会意识到他。

    “那你以为如何解决这种办法?”

    “这个朝廷从根上就烂了,秦朝之前之秦国,奉行商鞅商君之法度,虽可捐杂税,但仍有所收敛,可如今仍然是奉行商鞅之法度,却闹得百姓死的死,伤的伤?妻离子散。我看这大秦朝算是要完了。”

    “胡说!”

    旁边的人立马堵住了他的嘴,害怕他的言论会伤到自己。

    “你仍然没有说出解决的办法,在此妄言朝政,对朝廷毫无畏惧之心,不过是逞口舌之快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我能说出解决的办法,但恐怕公子不能实现。”

    那书生开始凯凯而谈。

    “要想改变当今的局面,必须要一破往日之旧法,效仿孟子之学说,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。要打开改革的法,要轻徭薄赋,肃清吏治,才能保天下之太平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书生之见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不屑于与这种只会呈口舌之快书生多加辩论,他们就像不会用兵的赵括一样,只会嘴上说说,毫无谋划。

    “那先生以为如何呢?”

    那书生问诸葛亮道。

    “昔日商鞅变法,打开前世秦国之窘境,全是因为它既能够制定法度,又能够不怕艰苦的实施下去。而你们这些书生,手无缚鸡之力,妄想以言论救国,惑乱人心?如果真要救百姓水火,那就去沙场建立功勋,之后有所地位,便能够一展抱负。”

    胡亥听得云里雾里,但很显然那书生听进去了。

    书生满脸通红,不知道跑哪去了。

    胡亥和诸葛亮笑了笑,没想到居然遇到如此之人,虽然不失为一个有良知的人。

    但诸葛亮害怕他之后胡言乱语,最终害了自己?

    于是严厉地批评于他。

    “叮!系统提醒您,刚刚那个人是之后关键人物,请记住他的样貌。”

    好久都可以听到系统的时候,吓得胡亥一激灵。

    “关键人物?有多关键?”

    “关系宿主的生死。”

    “妈妈咪呀。”

    胡亥赶紧回想那个书生的样子,牢记在心。

    金矿在县城的西边,由于常年开采,西边的山大多都没有树木。

    “何人竟敢在此,此乃皇家金矿之重地,擅入此地者死!”

    守矿兵卒拦住了胡亥二人的去处。

    “不得无礼。”

    说这话的便是之前去军营的张奉。

    “令尊大人!”

    兵卒们赶紧让出一条道,让胡亥他们进去。

    “世子大人,我服从你的命令,已经把你的行迹隐瞒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好,做得好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看着一片死寂的金矿,陷入了深思。按理说金矿乃是国家重器,为何如此不受重视。

    胡亥也看不明白,开口问道:“这里为什么没有人?”

    “原本此处有200名开山之人,年前兵荒马乱,匈奴入侵,他们桃子逃死的死,又没人敢来接这摊子,于是愈加冷清了。”

    县令给胡亥解释着,而诸葛亮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。

    他感觉到十分奇怪,山中遍地都是绳子拖在地上,看上去还比较新。

    地下也都是一些淡黄色的鹅卵石,虽然不是金子,但很显然不是山上的石头。

    这一切都一切都蹊跷。

    诸葛亮不得不怀疑眼前是个县令隐瞒了什么。